上面第一张图,是楼主考订并解译节奏(加“口”即板、强拍)的《饮酒乐》。
唐五弦谱是五弦琵琶的乐谱,使用表征琵琶音位的谱字来记录,但其中没有《敦煌乐谱》的节奏记号“口”,只有表示减字(减时值)的记号“、”(但意义还有争议)。笔者从未见过原版乐谱或影印照片,因此本《饮酒乐》谱是由林谦三《全译五弦谱》一文的附录,经与网络上流传的图片和其他的解译论文中的片段比对考订而成。
本译按照陈应时老教授的解法,释“、”为减时值(与前方一个谱字合为一字的时值),“丁”为延长一字时值;大食调定弦按照林谦三的定法(如第二张图),从而可以顺利的解译出乐谱。
因原谱并无节奏记号“口”,故笔者按照相同序列节奏相同的原则以及“丁”两倍时值必须同在一小节的原则,将全谱划分出强弱节奏。“口”为小节里的强拍。经过译解,得到的乐曲节奏基本整齐,部分位置疑资料(或原谱)脱漏减时值符,造成节拍不等;本曲解译的结果为2/4拍,调式宫音1=D。
解译出的五线谱/简谱会视情况发出来。以上的内容足够大家自行阅读解译,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也参与进来。
@天狼星 沈约的诗是永明体吧,是比较讲究声律和谐的。
音乐方面我不太懂,古乐谱更不懂了 /0o0 。
是不是你查错字的平仄了,比“纵横”的“纵”在古代是平声,在现代却是仄声。
我确实碰到一些平仄的问题。惜惜盐一曲配词的时候我有些按照现在的平仄来配的,(这个原则使我)违反了一时值一字的原则,但配出来十分吻合,如果不这样配,某些句会出现无法演唱的问题;我害怕今天的平仄与古时候相差较远,那样的话我配的就没有道理。
因此我觉得应当把古时候的平仄搞清楚,再有不对的地方要修正。这里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南朝的音韵配唐曲,不知道字音在这个时间段有没有大的改变,否则又是一个问题。
最后说你指出来这个“纵”字,指的非常妙,因为这样解决了首句的时值与平仄不吻合的问题;
6 6/ (71) 1/(31) 3 【低音 6 7】
河汉纵且 横 纵且横;
两个纵字分别阴平和阳平,非常吻合。过去我是按照“横”字在句末,不能配音调上处递进关系的(31)【这样是时值的要求】,加上此处意思上"横"字不读去声来推断的。
不知道你会读简谱还是五线谱,我译出来给你看看,审视一下平仄。
@丁香丛中的雪狼 我确实碰到一些平仄的问题。惜惜盐一曲配词的时候我有些按照现在的平仄来配的,(这个原则使我)违反了一时值一字的原则,但配出来十分吻合,如果不这样配,某些句会出现无法演唱的问题;我害怕今天的平仄与古时候相差较远,那样的话我配的就没有道理。
因此我觉得应当把古时候的平仄搞清楚,再有不对的地方要修正。这里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南朝的音韵配唐曲,不知道字音在这个时间段有没有大的改变,否则又是一个问题。最后说你指出来这个“纵”字,指的非常妙,因为这样解决了首句的时值与平仄不吻合的问题;
6 6/ (71) 1/(31) 3 【低音 6 7】
河汉纵且 横 纵且横;
两个纵字分别阴平和阳平,非常吻合。过去我是按照“横”字在句末,不能配音调上处递进关系的(31)【这样是时值的要求】,加上此处意思上"横"字不读去声来推断的。不知道你会读简谱还是五线谱,我译出来给你看看,审视一下平仄。
广韵的参考是隋代的切韵,平仄应该和南北朝差不多。现在的大部分字的普通话平仄和古代也没多少差别,只是古代入声字,归到其他三声里面,有的是平声,有的是上声去声。而古代的平声沿变成了两种,阴平和阳平。
我会点简谱,但乐感极差,哼不出来。还是我把这诗在《广韵》里的平仄发给你吧。
河汉纵且横, 北斗横复直。
平去平上平, 入上平入入。
星汉空如此, 宁知心有忆?("宁"字我拿不准,这诗的繁体字作"寗", 是甯的异形字,读音却是去声 )
平去平平上, (平/去)平平上入?
孤灯暧不明, 寒机晓犹织。
平平去上平, 平平上平入。
零泪向谁道, 鸡鸣徒叹息。
平去去平上, 平平平上入。
@天狼星 广韵的参考是隋代的切韵,平仄应该和南北朝差不多。现在的大部分字的普通话平仄和古代也没多少差别,只是古代入声字,归到其他三声里面,有的是平声,有的是上声去声。而古代的平声沿变成了两种,阴平和阳平。
我会点简谱,但乐感极差,哼不出来。还是我把这诗在《广韵》里的平仄发给你吧。
河汉纵且横, 北斗横复直。
平去平上平, 入上平入入。星汉空如此, 宁知心有忆?("宁"字我拿不准,这诗的繁体字作"寗", 是甯的异形字,读音却是去声 )
平去平平上, (平/去)平平上入?
孤灯暧不明, 寒机晓犹织。
平平去上平, 平平上平入。零泪向谁道, 鸡鸣徒叹息。
平去去平上, 平平平上入。
但还有个严重的问题:古四声的调值已不可考。比如同样是上声,唐代读音的调值很可能和现在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@天狼星 广韵的参考是隋代的切韵,平仄应该和南北朝差不多。现在的大部分字的普通话平仄和古代也没多少差别,只是古代入声字,归到其他三声里面,有的是平声,有的是上声去声。而古代的平声沿变成了两种,阴平和阳平。
我会点简谱,但乐感极差,哼不出来。还是我把这诗在《广韵》里的平仄发给你吧。
河汉纵且横, 北斗横复直。
平去平上平, 入上平入入。星汉空如此, 宁知心有忆?("宁"字我拿不准,这诗的繁体字作"寗", 是甯的异形字,读音却是去声 )
平去平平上, (平/去)平平上入?
孤灯暧不明, 寒机晓犹织。
平平去上平, 平平上平入。零泪向谁道, 鸡鸣徒叹息。
平去去平上, 平平平上入。
/-_- 原来是我搞错了,一直误以为“宁知" 的"宁" 现代话是平声。